行業資訊
我國城市黑臭水體成因和危害,黑臭河道治理刻不容緩
2017-08-14 16:50:21
一、城市黑臭水體成因
目前,有關黑臭水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臭指數及黑臭治理方面,而要解決城市水體黑臭問題,首先要闡明水體黑臭形成條件。
1. 生活污水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呈急劇上升趨勢,由于生活污水沒有完全接污納管及肆意排放等原因,一部分生活污水流入附近河道。生活污水中耗氧性有機物和氮磷進入水體后,無論其是否有充分的溶解氧,在適合的水溫下都將受到好氧放線菌或厭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種類發臭物質,加劇了城市水體黑臭程度。
2. 工業廢水
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或處理后不達標的廢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等水體后,廢水中自有的惡臭物質及有機污染物質同樣受到好氧放線菌或厭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種類發臭物質,長期以往導致了河流有機污染嚴重、普遍水體黑臭現象的原因。
3. 畜禽糞便
近年來,我縣畜牧業發展迅猛,規?;B殖戶和養殖專業合作社逐年增多,隨之而來的是畜禽污染問題。幾乎所有畜禽養殖廠在建廠時均為建設畜禽糞便處理設施,致使畜禽污水未經處理任意流失,污染附近河道。
4. 農田化肥污染
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藥、化肥的大量施用,致使氮素、磷素、農藥重金屬或無機物質,從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徑流沖刷作用下,通過農田地表徑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使大量污染物進入附近河道等水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表水體富營養化進程。
5. 地表徑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城市、城郊等地區,屋面、街道、停車場等不透水表面面積的增加,這些表面富集這很多不同種類的污染物質。在降水過程中,這些表面促進了地表徑流的形成,攜帶著多種污染物質,最終進入河道等受納水體。
6. 底泥污染
當水體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積月累,通過沉降作用或隨顆粒物吸附作用進入到水體底泥中。底泥被看做是污染物質的最終儲存場所,在不斷的積累富集下,底泥中的污染物質濃度往往比上覆水中污染物質高出幾個數量級。底泥污染在很長時間內對河道水質產生影響,底泥中的污染物質與上覆水保持著一種吸附和釋放的動態平衡,一旦上覆水環境發生變化,底泥中污染物質就會通過降解、吸附、溶解、微生物分解等作用,重新釋放到水中,產生“二次污染”。同時在酸性、還原條件下,厭氧發酵產生的甲烷及氮氣導致底泥上浮也是水體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